幽幽蓝光,银白绝唱
历史
标头党碰到好看的老镜头总是忍不住下单。传说斯坦海尔的蓝色很有味道,最近机缘巧合遇到这枚M42口的银色标头,便决定收回来试试毒。
简单介绍下,斯坦海尔(Steinheil,以下简称海尔)是一家位于西德慕尼黑(München)的光学仪器和镜头生产厂,早年生产天文望远镜起家,也曾短暂推出过一些有意思的相机(如Steinheil Casca系列可换镜头旁轴相机。这相机据说很厉害,徕卡先通过法律手段把Casca II赶出市场,转头就在M3上“借鉴”了不少Casca II的设计思路)。海尔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初期(晚于福伦达,早于蔡司),早年一直是光学设计的先驱,可惜经过二战摧残逐渐家道中落,于1970年代末宣告破产。
上世纪中叶破产前夕,看着蓬勃发展的小画幅相机市场,海尔决定搏一搏,给当时流行的135相机卡口(如M42和Exakta)以第三方身份生产镜头。跟光学大厂(如蔡司,施耐德等)相比,海尔绝对算是个小厂,生产镜头的数量不算多,为了卖钱必须差异化竞争,所以开了两条产品线:
- 以C打头命名的青春版小光圈镜头线,靠削减生产成本,薄利多销走量来赚钱
- 以Q打头命名的尊享版大光圈产品线,倾全力用上最好的玻璃和精致的做工,走高端路线打出市场名声
结构
今天的主角便是在老玩家群里拥有不俗口碑的海尔Q高端产品线的标头代表,即使放在数量众多竞争激烈的M42口标头里也能排前几名的:Quinon 55mm f/1.9(早期银色款)。海尔镀膜都是单层的,有容易磨损的坏名声,但这枚镀膜通透无损,属实难得。镀膜呈幽幽的蓝色,跟同时期其他家的标头都不同(徕卡R50 e43是深紫色,施耐德xenon是浅紫,赛破铜和凹玉则都是琥珀色)
Quinon并没有采用多么复杂的光学设计,是标准的六片四组双高斯结构。我收集标准镜头都是按照镜头结构来入手,这枚Quinon其实跟手头施耐德Xenon 50 1.9采用了相同的6片4组设计,不过镜片材料和镀膜都不一样。
作为对比,以下是上面几枚单反镜头的结构:
- Schneider Xenon 50 f1.9: 6片4组
- Steinheil Quinon 55 f1.9: 6片4组
- Leica Summicron-R 50 f2 (v1): 6片5组
- Voigtlandet Septon 50 f2: 7片5组
- Zeiss Ultron 50 f1.8: 7片6组
机身
M42口镜头可以很方便转接在宾得K口相机上。我选择挂在LX上,还挺和谐。
对比
对于相同光学结构的Quinon和Xenon,我在家用无反(徕卡SL)小测了下:
总的来说,我不太严谨的结论是,
- 锐度:Quinon中心似乎比xenon更锐,但边缘像差比xenon多。
- 颜色:Quinon有淡淡的蓝调,整体比DKL的Xenon更浓郁(但据说M42版的Xenon也挺浓郁)。
- 散景:Xenon二线性明显,而Quinon则有柔而润的边界过渡。
- 画面整体:Xenon就是所谓“真水无香”那种中性锐利风,而Quinon锐利的焦内配合迅速弱化的边角,搭配更浓郁的色彩(老镜头范畴内的浓郁,不是现代镜头那种高反差高对比度风格),很适合拍出具有氛围感的画面。
看来即使光学结构相同,采用不同的玻璃和镀膜设计,实际出片还是会有明显差异。
胶片
目前只带着Quinon在外拍了一卷自己分装的Ilford HP5黑白卷。扫描出来很多划痕都是去年第一次分装100ft盘片误操作分装器产生的(哭死,我那次一口气分装出来20卷,全都被划伤,现在总算快被我消耗完了。。。),权且看看氛围吧。以后拍了彩色负片再贴上来,毕竟Quinon这枚镜头口碑最好的是其出片的颜色。